Friday, July 13, 2007

布袋戏 Cosplay

sometime. at cosplay convention, you will see some ppl wear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 who are they cosplaying?

actually is Taiwan famous TV puppet show,
it is not same as the traditional puppet show,
Add in computer graphic skill, use of better technical equipment, usually it show on TV and big screen.

布袋戏又称作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戏,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广东潮州与台湾等地流传的一种用布偶来表演的地方戏剧。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而正因为早期此类型演出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戏之通称。

影音媒体及独立电视台时期

1980年代后期,由于台湾政府大幅解除国外媒体限制,台湾传统布袋戏发展渐渐受到台湾境外传入的娱乐文化影响.
台湾传统布袋戏剧团与观众大幅减少,电视布袋戏获得进展。

1988年,在无线电视发展受到瓶颈的黄文择与黄强华两兄弟以美地坞录像带公司为踏板,转入录像带租售市场,发行以出租为主的“霹雳”系列的布袋戏。该剧团在录像带戏剧制作上强化运镜叙事技术与专业编剧的努力,让该布袋戏剧集约有一百万人次的固定租阅观众,占台湾全台湾影音租售率10%1990年代之后,数家布袋戏剧团也陆续仿效。

1993年,雳霹亦成立首家以布袋戏播放为核心的独立电视台。除了将传统布袋戏推向诸如光碟、有线电视媒体之外,台湾布袋戏也尝试进军大萤幕。

此阶段的传统布袋戏虽已没落,但相对的,提昇制片水平与品质的电视布袋戏却藉由录像带、VCD、DVD、有线电视等影音媒体,增加布袋戏的收视观众。2005年,台湾电视布袋戏整体产值已提升到4000万美金以上,影音出租一百万人次,“有线电视台收视户更达350万户以上” 不仅此,各项衍伸自布袋戏的周边商品或演出于台湾甚至成为一种热潮,如同人志贩售会经常有的Cosplay活动,就会出现布袋戏人物,而这一热潮目前也开始逐渐蔓延到大陆地区。

表演手法的特色

其表演手法與傳統布袋戲有所不同,
包括電腦特效的使用、聲光效果的加強、戲偶的加大、操偶方式的改進等等。

就佈景言,從早期的平面、單一操偶師地道,演進至今有隱形地道,甚而有實景拍攝。
就操偶言,除了基本的文、武戲、甩偶等等,更加入了電影特有的吊鋼絲效果。
技術上,在層次佈景裡,操偶師得面臨看不到戲偶卻得演活戲偶的狀況,甚而應需要潛水拍攝等。
就木偶言,從早期的筆畫眼演化至今有玻璃眼、戲偶尺寸的加大、戲偶臉部的擬人、擬真化、活手、活腳等等。

當今,霹靂開始引入『BJD』系統的娃娃製作技術,便是所謂的『可動關節人形』的高度擬真技術。

2006 年年初,霹靂布袋戲打進美國電視頻道市場,在 2 月 5 日首度在美國卡通頻道(Cartoon Network)播出,
劇中對白皆以英文呈現,音樂也是美國黑人的流行音樂改編。

No comments: